鸽子捧人 还是人捧鸽?

2025-05-15 06:08:48.0   (2742次)  作者:楚歌

老话说得好:“鸽子捧人,人难捧鸽。”意思是,好鸽子能带飞主人,但人再使劲,鸽子不行也白搭。可上海实战高手沈人老师却认为,所有的信鸽比赛,都是一半靠鸽,一半靠人。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很多东西,鸽与人是互相成就的。

沈老师年轻时也是个书迷,曾经闭关半年,把市面上能找到的信鸽书几乎翻了个遍。那段日子,他看书看到眼睛都花了,走在街上看红绿灯都是重影,马路像过山车一样高低起伏。

看完之后一总结,才发现——九成都是废话!60%的内容互相抄袭,20%纯属臆想,真正有用的不到10%。这一通猛学不仅没让他开窍,反而还走了几年弯路。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碰过信鸽书。他说:“真正的前沿知识,不在书里,得另寻门道。”劝新手一句话:“别看书,浪费时间。与其研究那些纸上谈兵的理论,不如直接盯着赢家学经验。世界大铭鸽名字听着响亮,不用管,就看人家是怎么赢下来的。而想要场场赢,是真难。”

2023年天津赛场,他交了一羽用古老血统“罗迪·弗莱卡”的鸽子,在两万多羽参赛鸽中杀出重围,拿下41名、四关综合83名的好成绩。而同场比赛中,有多少“利奥”、“奶酪”血统的高价鸽?可它们照样没能飞进前列。

这也再次验证了他说过的一句话:“最贵的鸽子,不一定是最强的。买得越贵,不一定飞得越好。”两个顶级鸽系配在一起,可能产生“化学反应”,但两个“世界大铭鸽”合体,未必就强强联手。虽然看着光鲜亮丽,但生出来的孩子未必有出息。

真正能打的鸽子,往往是那些经过几代验证、家族体系扎实的“实打实战将”。比如他手中有一羽冠军的父亲,它的平辈拿过公棚第7名,7名的父亲在三万多羽比赛中拿过第117名;母亲则是上海市一万两千羽三关赛第三关季军、综合第五名……

这样的家族背景,才是一羽冠军真正的底气。代代都在赛场上出成绩,这才是真本事。

谈起他的配对经历:有一次他无意间做出的一对配对失败了,之后就果断放弃,重新开始培育一个新的血统。新血统前四代的成绩都不算数,也不像国外那样动不动就写到八代、十代。他说:“到了八代、十代,血脉早就稀释了,再提也没意义。”

鸽友们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血系,从第四代开始,就得重新规划方向。新的血统一旦形成,就不需要再去追溯过去的辉煌。

因为到了第四代,原来的血统已经不再那么纯粹,经过多次杂交后,已经产生新的血系了,不能再延续了。不要做一个收藏家,要做一个真正的养鸽家。

鸽飞一半,人算一半。归根结底,信鸽比赛是人和鸽子的双重博弈,从来不是单靠鸽子就能赢的,它是一场“人一半,鸽一半”的较量。只有懂得放手过去的荣耀,敢于打破固有认知的人,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