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事如磨刀
今天,给鸽协老杨微信转账,补齐了秋季特比环的欠款。
秋赛的事宜到此算是有了了结,钱鸽两清,一拍两散,改弦易辙,进入偃旗息鼓、静待来春的状态。
上篇文章总结了这赛季的基本得失,但仍感觉意犹未尽、余思尚存。
曾经在清代周容的《春涵堂集》中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年冬天,周容想从附近的河港进入县城,便让随从用木板捆扎了一大摞书籍跟随。
天色渐晚,太阳就要落山,周容担心城门关闭前不能成功入城的问题,便问一个摆渡人:“我们离城门还有多远,城门关闭前还能入城吗?”
摆渡人仔细看了看随从和他肩上的书,说:“前方大概还有两里路。若是慢慢走,尚赶得及;若是急忙走,就赶不及了。”
周容听了这话,以为摆渡人在揶揄、戏耍他,便鄙夷地看了他一眼,命随从快步前行,争取早点进城。
走到半路,因为行色匆忙、眼高脚低,随从突然摔了一跤,捆好的书籍全部散落在地,等到周容和随从把书籍整理捆扎好,前方的城门早就关闭了。
周容在文后自评:“天下事以自急自败。”“事缓则圆,急难成效。”
回想自己所经历的很多鸽事,也往往如此:越是急;越是赶;越是大干快上、轰轰烈烈;越是容易出错出糗出洋相;最后导致四面楚歌、一事无成。
前些年养鸽有些心态失衡,总想一招制敌,一鸣惊人。在种鸽选种方面,买了很多只知名气而不知根底的所谓名家血统鸽,出的赛鸽貌似还行,但飞起来总是不稳定,也没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痛定思痛,慢慢冷静下来后,针对自己主要打本地特比的基本情况,我开始寻找本地优秀血统鸽子作为基础,得到了好友阿董的支持帮助,无偿支援了很多种鸽。同时,我也慢慢摸索自己的管理方法。
而今虽然还没到手法娴熟、成绩优异的地步,但鸽子的归巢率和入赏率都较之以前有了进步。
这两三年的积淀,也留下了一批血统好、有赛绩的预备种鸽。
赛鸽不好弄,一是无法预测的各种病毒的侵袭;二是赛线和气候的变化。但是,就像老鸽友经常说的那句:“同一场,别人的鸽子能回来,你的也应该做得到。”
鸽事如磨刀,非一时之功,需要长期的坚持,慢慢地打磨。
佛语云:“凡事,要向内求,向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