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不能闭门造车,多交流、多学习才是正道,千万别一个人闷头干,要知道高手都是互相借鉴、互相成就的。赛场在变,你不变就只能被淘汰。接下来,一起听成都实战高手刘勇明分享四十年赛鸽心得。
学习才是最快的路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跟朋友们平时就爱聊鸽子,一起探讨、互相交换想法。有人说,这没用,养鸽子还得靠自己悟。但我觉得,交流特别重要。说白了,所谓“鸽经”,其实就是大家把经验拿出来共享。三人行必有我师,管不管用?真管用!很多东西,都是从交流中学来的。
有些人自己打得好,就看不上交流,觉得别人是“吹牛”。可你要真闭门造车,造得出来吗?就算你造出来了,也可能是人家早就淘汰的老路子了。学习才是最快的路——向朋友学、向广大鸽友学。这方面,我实实在在受益很多。
你看我身边这些朋友,我从没说过谁是我的徒弟。相反,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亮点,都有值得我学的地方。咱们一起养鸽、一起配对、一起研究育种,谁要用我的鸽子,没问题,随便看、随便选,敞开了来,坦诚相见。
但我有一点坚持,我永远不会说“我是谁的师傅”或者“谁是我的徒弟”。我不喜欢这种称呼。交流的时候,我知道的,我会多说一点;但他们身上的长处,时间久了我也能学到不少。真正的交流,是你交出知识,我学回精华,彼此提升。
相反,如果你越保守,越藏着掖着,反而越容易被淘汰。你要真把自己当师傅,啥都不让人看,啥都不让人学,那徒弟肯定不如你,一代不如一代,最后整个水平就往下掉。
养鸽别一个人闷头干 互相借鉴才能互相成就
就说承百川纯金鸽业的黄老师,我们已经交流了二十年。我有事常打电话请教,我一直尊称他为“老师”,他却一直叫我“刘兄”,从不摆架子。不管什么事,只要我问,他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才叫传承,靠的是真心和信任。虽然我年纪比他大点,但该学的,我一点不马虎。这种关系,二十多年都没变过,纯粹、实在。所以我说,别人叫你一声“师傅”,那是真心想跟你学。
但我不愿意用“师徒”这词,我更愿意把大家都当朋友。黄老师没把我当徒弟,而是当兄弟、当伙伴;我也把身边的朋友都当朋友,不分高低。咱们互相借鉴,互相成就。养鸽这条路想走得远,要靠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往前走。
养鸽子到底带来了什么?
不只是成绩和奖金,更多的是喜悦、成就感,还有对自己眼光和付出的一种价值证明。这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满足感,在别的地方真的很难找到。钱能买来很多东西,但买不来这种从心底涌出来的快乐。
要说我是怎么爱上养鸽的?跟我父亲有很大关系。我非常敬重他,他走后,我一直很难过,到现在都还没完全走出来。我父亲是老一辈养鸽人,他从我12岁那年就开始养鸽子了。那时候条件特别差,但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一直到他快八十岁,他都还经常来我这里看鸽子。
每次我把鸽子抓下来给他看,他都特别高兴,摸一摸、看一看,心里就踏实。他有他的坚持——最爱超长距离,就看鸽子能不能从内蒙飞回来。他觉得,那才是真本事。500公里拿个团体冠军、亚军?在他眼里都不算啥,还总说这种鸽子没用。
当然,老一辈有老一辈的情怀,他们追求的是极限,是耐力,是那种长途归来的荣耀。鸽子对我们这个家来说,早就不是简单的爱好,而是情感的寄托。但现实摆在那儿——现在时代变了,赛制变了,长距离的鸽子真不行了。
快鸽子才是当下主流 一定要认清赛事环境
所以,后来我下决心清棚,毫不留情,把那些超长距离鸽子全部淘汰了,立马引进适合当前比赛的快速鸽系。老爷子一辈子到老都放不下鸽子,八十多岁了,还特别爱看鸽子。每次看完,他都乐呵呵的,然后又批评我几句:“你这鸽子飞不了1000公里、2000公里,养来干啥?”
我们兄弟俩,我是老大,我弟弟不养,看都不看一眼。但我一直陪在父亲身边,从那时候起,一点点学,一点点懂,慢慢打下了我对鸽子的认识和热爱的基础。所以说,我今天能坚持下来,不只是为了赢比赛。
养鸽子,就是我这辈子唯一的爱好
说实话,养鸽子是我这辈子唯一的爱好,从没想过放弃。我也没怎么输过,但就算有失败,我也能坦然面对,因为这一切都在我掌控之中。比赛嘛,有赢有输很正常。可能先赢后输,也可能先输后赢,起起伏伏,跟坐过山车一样。
输了怕吗?不怕!你看有些人,连着输两三场还在压,为什么?因为他心里有底,对自己有信心,对鸽子有信心。每个人对自己鸽子的眼光、育种的水平,心里其实是清楚的。比如我有一只拿季军的鸽子,它飞的时候就是一站快、一站慢。有一次飞了20多名,我没押中;可等它进了20名以内,信号来了,机会到了,马上跟上。
只要你有信心,看得准,前面输的钱,一场比赛就能全捞回来。家里所有的功勋鸽,我都会一直养它到老。而且我的淘汰方式也跟别人不一样——我不杀鸽子,直接放生。我觉得不合适的,就让它回归自然。
四十年的养鸽经历,我不敢说自己把鸽子看透了。因为养鸽这事,谁也不敢说百分百把握,但跟过去的自己比,现在心里是有数的。鸽子好不好,能不能飞,大致方向我基本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好鸽子有没有标准?离开血统谈标准不切实际
养鸽子,要跟上时代的节拍。现在的赛场变了,你得跟着变。靠你多年积累的经验,靠你对血统的理解和育种的选择,去培育出能打比赛、能出成绩的鸽子。我一直认为能实现心里期待价值的鸽子,那就是好鸽子。
有的鸽子一上手,你就感觉不一样。那种骨架、身形、手感,立马给你一种强烈的信号:“这是一只好鸽!”但这前提是,你得懂血统,懂它的家族传承。离开血统谈骨架、谈眼睛、谈羽毛,都是空谈,不靠谱。
说到底,鸽子飞的还是血统和传承。今天我跟一群朋友开玩笑说:“咱们都知道,现在养猪、养牛、养鸡、养鸭,都讲品种,连养只猫都要看品种、血统。鸽子不说血统,那怎么玩?”什么品种,干什么事,清清楚楚。同品系的鸽子才能配得好,不同路子的鸽子硬凑一起,根本走不到一块。
你看现在赛场上火的那些鸽系——凡登布克、海伦哥特、泰森、罗杰……为啥它们受欢迎?因为这些鸽子最适合当前的比赛节奏,能在主流赛事中出成绩,所以才火。至于那些600公里、800公里甚至千公里的耐力型鸽子,我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它们的舞台太少了。再加上现在千公里比赛越来越少,已经不是主流。那么,我的目标也一直很明确:就是紧跟时代,专攻适合当下赛场的快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