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夫曼与中国四川盆地的渊源

2025-07-18 09:40:31.0   (1157次)  作者:王伟克

最近,据说有人看好了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或者更准确说是看好了成都平原,要在那里赛鸽。提前问及四川鸽友:若在这里施展“拳脚”的话,有什么以往的成功经验和禁忌可供借鉴?

笔者闻之抿嘴——四川会有赛鸽的“成功经验”可资介绍?就像一位拳师,在洗澡盆大的地方练武数十年,然后开口给人介绍打擂台的“经验”——只有屡屡从“澡盆擂台”上掉下来的经验吧?

咱们上一组数据:先往大里说——四川盆地。

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其地理范围根据权威资料: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长约300公里;盆地并非全平原概念,而是由川东岭谷、川中丘陵和川西平原三部分组成。

再往小里(精华)说:成都平原。

该平原在四川盆地西部,是“天府之国”的核心所在地。南北长200公里,东西宽近90公里,面积9000平方公里‌。严格来讲,挂“四川”牌照的赛鸽适宜地域,就这一点点。所以,四川鸽友在没用推土机把成都平原推平拓展到方圆500公里之前,怎么给外地鸽友介绍“成功经验?”笔者倒不是跟四川鸽友有什么过节,实事求是平心而论罢了——所有“外地鸽友”脑袋里,一定被成立41年的中鸽协,植入了再短的比赛也要够500公里(可打点儿小折扣)的“芯片儿”后,才来四川请教鸽界的成功经验的……

就拿遍地开花的公棚赛来说,即使20公里训放后,主、宾都认为就可以“探视”的公棚,最终的“决赛”重头戏,怎么地也得450公里以上,给人以决赛距离若缩水了,参赛者会集体雷霆震怒的感觉。笔者很同情立足“铺盖大”地面儿,还要给问上门来的外地鸽友介绍“成功经验”的四川鸽友,是不是“成功的教训”其实更不少呀?要说成都平原的500公里级比赛成绩,还说得过去,但是当地协会和俱乐部/寄养棚的鸽友,在当地生活久了,习惯了特有的归巢率数据,外地来的同行,尤其是以公棚形式的比赛单位,能否接受“天府之国型”归巢率?

为了证实笔者真的关注和共情四川鸽友,笔者想到让国际鸽界曾如雷贯耳的比利时詹森家族,穿越到四川成都平原赛鸽,大大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一把,皆大欢喜!不料一时没找到詹森家族铭鸽的比赛距离数据。跟大家一起“默认”詹森家族许多铭鸽战绩赫赫,都是在300公里之内连续取得的吧?即使广大鸽友认可确实如此,诉诸文字跟口头承诺,还是不一样,过于草率了。于是退而求其次,用夏拉肯先生《詹森兄弟传奇》一书中,提供的(与詹森鸽系有渊源的)、荷兰考夫曼先生的一组赛绩,来说明荷兰、比利时赛鸽界的距离概念和比赛习惯。

话说“鸽人二代”杰拉德·考夫曼“主政”后,首先计划了三件事:第一是“硬件”——建设超一流的鸽舍;第二是“软件”——学习高质量地照料和管理鸽子,主动外出拜访和接近一些最杰出的鸽友,务求学习他们最先进的赛鸽管理方法;第三是“软硬件结合”——以高超的战略眼光(软件),去最好的鸽舍购买幼鸽和鸽蛋(硬件)。传奇出现了!从一位专门饲养詹森原舍鸽的鸽友家,买了一批鸽蛋。其中一枚蛋孵出一羽石板灰雄鸽,梳理血统,石板灰雄父系这边为 “害羞51”“奇狐雌”“老黑斑50”;母系那边为“老黑斑50”和“害羞51”,还有“漂亮浅斑雌55”。真是“异曲同工!”石板灰雄4岁时,育出了一羽幼雄,名“德肯特”,这羽雄鸽幼年时“赛绩很差”,一岁龄时,它才“放开了手脚”。且看放开手脚的德肯特之赛绩轨迹和赛距:

1978年(1岁):

266公里,1位,2535羽

329公里,7位,1811羽

1979年(2岁):

266公里,1位,2988羽

329公里,1位,2573羽

266公里,1位,1787羽

462公里,1位,1655羽

1980年(3岁):

117公里,8位,3494羽

266公里,7位,3478羽

266公里,3位,2135羽

1981年(4岁):

640公里,3位,1986羽

1982年,德肯特成为联合会的长距离冠军。

我们也来“梳理”一下:这羽1岁“开挂”的德肯特,到4岁时反复参赛飞过的前10名成绩(含5个冠军),距离都不算遥远,基本比中国中鸽协规则规定的最短“决赛”距离还要短。117公里一次、266公里5次、329公里2次、462公里一次、640公里一次。不到400公里的绩优比赛,占比80%。462公里那次,以中国的标准勉强及格,只有一次640公里显示“功力”。笔者使翔考夫曼系鸽多年,有一个明显感受:上了600公里级距离,它们才“瞪起眼来”……说明考夫曼的德肯特,反复参加200—400公里以内距离的比赛,并不是它“不行”,它也不会逢上笼就是前十,一定参加过更多这种距离的比赛。后面附上的参赛羽数看上去不是很多,但也能说明当地鸽人认可这种距离的反复竞翔。德肯特的比赛也不谓难度不大——和它一起参赛的都是戴荷兰“原环”的“外血”……笔者也附上一句——詹森家族的“迅捷”“麦克斯”“019”们,动辄十几次夺冠(及前名次),是否也飞这样的赛距?荷、比的赛鸽理念与氛围极其相似,比利时北部和荷兰南部接壤处都“找不着”国界,克拉克、夏拉肯这些荷兰人,“遛弯儿”就去了比利时的阿连栋克小镇……

说以上这些做什么?四川——川西(成都)平原这块巴蜀唯一赛鸽胜地的鸽友,为什么非要跟500公里过不去?为什么非要死盯着1000公里?为什么要“川辣子”般年年“突破”超远程?跟我们的偶像荷兰、比利时的赛鸽前辈们看齐不好吗?他们从来就没把赛鸽看作是征服崇山峻岭的家养鸟类,他们所有的比赛都选择在平原上进行。偶像们最极致的国际大赛——巴塞罗那千公里大赛,也避开了任何山区,只不过中途有个法兰西“中央高原”而已,归巢鸽群看不上,可以绕过去……①

就充分利用这块平原宝地!300—400公里的距离,完全够用,完全能施展得开,完全可以增加比赛次数(归巢率很高),反复进行,从平原的这一端,飞到平原的那一端,这是公棚赛、寄养棚、异地建棚比赛大显身手的绝佳条件。不过,依据地球气候带和鸟类迁徙(长距离飞行本能)原理,建议设置南北向赛线,注意春赛由南放北、秋赛由北放南,与鸟类迁徙方向吻合。

几十年下来,赛鸽领域积淀了一些僵化的规矩条款,还有一些浮夸、极左等思维意识的习惯性遗留。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随大流、看破不说破,甚至“为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种“古训”,嵌入骨髓基因。所以不科学、不合理的规章,在特定领域得以顽固遗存。赛鸽是个因地制宜的动物竞技运动项目,即使是划归“全民健身”领域,也不要曲解为全民参与、全域推广(无论什么地方都养鸽参赛、成立赛鸽组织),即使经济科技长期发达的欧洲,也不是各国都普及赛鸽,传统赛鸽国度,集中在西欧数国,一个是传统,更重要的前提是地理条件,最终形成百年巴塞罗那国际大赛,长盛不衰。而巴塞罗那城的所在国西班牙,囿于地理条件,赛鸽运动开展并不顺利和理想。世界著名富国集中的北欧,地理和气候条件并不适宜赛鸽,北欧诸国也明智地并不去“突破”……

原本笔者的建议已在倒数第三段阐明了,但对中国赛鸽领域沉疴难愈的积习能迅速改观,不抱乐观看法,感觉上、下都不太容易,就像所谓“国家赛,”从第一届就违反赛鸽基本原理操作,直至今日始终延续未改。所以本文只做呼吁、启发之用,点醒有识之士,破解“当局之谜”,为中国赛鸽运动法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真正的突破发展,吆喝两声。

①注释:鸽子不属于高飞型鸟类,因此它们不喜欢翻山飞行,而是习惯穿越山谷。观察鸽群的翻越高度,以300米为限。


                                     2025年7月16日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