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鸽俱乐部到鸽舍的推理
冰
根据下方中信网截取的全国赛鸽俱乐部数量分布图,可以算出全国省市加起来总共是1044家赛鸽俱乐部,其中数量分布最多的是北京、河北、山东、江苏四省市,加起来有547家俱乐部,占全国赛鸽俱乐部总数约为52.4%。分布为什么会如此呢?难道是这些省市的地形有利于赛鸽?显然不是,因为这些省市的地形,在其他省市也有,那又是何故呢?
我们再看一看下面的中国地图,不难发现北京、河北、山东、江苏四省市在地理位置上靠东连成一片。再看一下北京和江苏的属性:
北京:从明清到现在除民国时期之外,北京一直是中国的都城,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江苏: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自古便是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省区之一。
不管是政治治理、军事变动、经济交往,信息传达的效率,都是非常重要的。除千里马+驿站外,信鸽无疑是当时传达信息效率最高的方式。所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周围必会大量养鸽,用来通信传达信息,河北围绕北京,山东介于北京和江苏之间。那么河北、山东也就必然会养很多鸽。养鸽多了也就造成了俱乐部多,所以也就造成北京、河北、山东、江苏四省市占全国赛鸽俱乐部总数达到了52.4%。
真是这样吗?一提问,你产生了疑问,于是你回到前面再推断了一下,你发现上面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前提问题,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古都,上面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了上面所说的北京、江苏南京外,还有陕西西安、河南洛阳。
第二、赛鸽俱乐部是当代建的,跟以前养鸽到底有没有必然联系。
上面的推断是都城的政治治理、军事变动、经济交往导致了周边省市大量养鸽,形成了当前赛鸽俱乐部分布的局面。
我们先简化一下上面的逻辑推理链,都城(中心)→养鸽(通信)→赛鸽俱乐部分布
先说都城,四大古都有个历史的时间顺序,显然,北京从明清到近现代都是都城,其次是南京,是近代的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的都城。陕西西安至隋、唐与河南至宋朝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时间进行辩证,显然,北京才是近现代养鸽通信的主导,起决定性作用。其它都城当然也有影响,但决定性的影响已成为历史,是次要的。
我们的推断是都城的政治治理、军事变动, 经济交往导致了周边省市大量养鸽通信,谁在养鸽,当然是鸽舍,按照这个推理,北京周边的省市,河北、辽宁、天津、山东、内蒙古的鸽舍应该最多,其次应该是山西、河南、江苏、安徽、吉林。下面截取的中信网全国鸽舍的数量分布图,我们看一下是不是与这个推理吻合。
河北 辽宁 山东 河南 江苏 北京 内蒙古 山西 吉林 安徽
13596 8291 7528 5669 4883 4760 3952 3517 2994 2832
这是全国前10名省市的鸽舍排名数,第一梯队最多鸽舍,河北、辽宁、山东、内蒙古(大草原人少)、天津(面积小)完全吻合。第二梯队最多鸽舍,河南(古都城省)、江苏(古都城省)、山西、吉林、安徽也完全吻合。但是现代已经进入智能网络时代了,信鸽通信的作用除了军队等特殊部门极少量的运用之外,这个作用,已经不需要了。而这个鸽舍的分布是中国现代鸽舍的分布,怎么解释?
回顾历史,明清到现在650年左右,而现代通信的普极也就几十年,几百年的养鸽经历,已经让养鸽的行为习惯进入到这些省市养鸽人的基因里了。但鸽子通信作用没有了,遗传的因子又在诱导着养鸽的传承,怎么做,都转化成了赛鸽,比赛需要组织,于是俱乐部、公棚等比赛组织也就大量就地催生了。北京、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市也就顺理成章成了赛鸽俱乐部最多的地方。
至此我们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逻辑链:北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必然需要高效率传达政治治理、军事变动、经济交往等信息。在现代通信没有普极诞生之前,周边省市大量养鸽用于通信,必然诞生大量鸽舍。大量鸽舍的鸽子在失去通信作用后,在传承中向它的次要作用转化,成了赛鸽,就地诞生了大量赛鸽俱乐部、公棚等。
所以也就有了北京、河北、山东、江苏四省市占全国赛鸽俱乐部总数达到了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