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败
参加“配对三十六计”征文活动
二零一八年的全部赛事结束了,自己的赛绩(县信鸽协会,自己不玩公棚)春季觉得还说得过去,八羽鸽子参赛,决赛完还剩六羽,丢了二羽。获得300公里冠军,400公里第二十四名、第五十九名、第一百二十三名、第一百五十九名。还有二只一只是当日归,一只次日归但没有获得名次。
秋季的赛绩就马尾拴豆腐——提不起来了。同样是八只鸽子参赛,到决赛时只剩二只,一只获得一百二十六名,一只迟归,差一点就剃了光头。
通过春秋两季的赛绩比较,我发现,同样是八只鸽子参赛,参加比赛的鸽子也还是那些种鸽所出(每季的参赛鸽子都是当年出生,老鸽不参加比赛),秋季咋就飞不过春季呢?原因出在哪里呢?
通过查阅信鸽的出生档案发现,春季(三月末)开始参加比赛的鸽子,是上年七、八月份出的,有的还是六月份的,这样到春季参赛时就有了八、九个月的年龄;而秋季(九月末)开始比赛的鸽子是当年三月份出的,有的还是四月、五月份的,这样到秋季比赛时最大的也只有六个月的年龄。同样的鸽子秋赛飞不过春赛的原因还能是因为鸽龄小的缘故?
所以,今春我就提早了种鸽的配对时间,在上年十二月底与今年的一月初就开始了种鸽的配对,以期能增加秋赛鸽子的年龄并在赛绩上能有所提高。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数据支撑和普遍性。但还是想写出来与和我有一样终历的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