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友十年经验:用药不如明白原理

2018-09-19 09:44:15.0   (1641次)  作者:司空剑

司空剑信鸽交流九——上医治未病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借我晴时碧空日,展翼一啸耀九天。

8月的雨如女子的缠绵,鸽友却不喜欢,近日心烦,特梳理思路,以图静心。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兄弟三人谁医术最好?扁鹊说:长兄最好,治病于病情未发作之前;中兄次之,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我最差,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时至今日中国现在的中医院,现在很多都同时设有“未病研究中心”。行文至此,相信大家都明白我的意思,对信鸽的未病研究乃是上医之道,却不是人人意识到和着手去研究的。司空剑触鸽一晃眼10年,意识到要治未病已是去年的事,一年来总结出的心得很少,不过还是不吝说出来,旨求斧正。

说未病研究就得说到鸽子平常都有些什么病,我们常常困惑的有:单眼伤风、鸽痘、口黄、流涕、涨嗉、拉稀、痛风、歪脖、暴死等等,秋赛在即,就拣训赛常有的腺病毒来说吧。中医并不认为病毒细菌是造成病症的原因(个人觉得少部分还是有病毒细菌哈,各取精华吧),中医认为病症表现出来是脏腑失调,风邪寒热入侵,导致身体免疫下降,并强调强身健体,以期正气盛诸邪不生。这一理念不难理解,用在腺病毒的未病预防上可谓一针见血。

我们来看腺病毒爆发的场景1:连续训放,鸽子出现吐拉;场景2:赛飞笼里面的幼鸽或者是刚换到颈毛在家没有参加训放的鸽子吐拉;场景3:私训几场后,合大笼回来第二日即发现吐拉,场景4:天气突变,暴雨或突然高温,鸽子出现吐拉,场景5:强制家飞或路训后马上投食吃后就吐拉,场景6:某场训放迟归,复放归巢吐拉等等。把这些拿中医的理论去套,完全符合;明白这些致病的原理,就尽量去顺应调节它。对于体质而言,幼鸽从小苗到成才,初时稚嫩,长大,通过家飞,强健;辅以路训,茁壮;幼苗、强健、茁壮代表了鸽子成长的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细节的把控,成就了赛场上的赛鸽体质羸弱。

循此理念,腺病毒的成因有两要素1、体质的耐受程度;2、运动耗损的强度。第一条不难理解,当我们的赛手已经是马拉松选手了,让他跑个三五公里就是小儿科了;第二条运动耗损,抛开体质耐受度来说鸽子能承受500公里的强度,给它600公里的强度,这100公里就是压趴它的最后那根稻草,这就是很多老前辈感叹以前为什么还没现在喂的精细不得病,现在反而得病,就是忽略了现在训赛的场次多了,强度大了。当然这里面就有了很多饲养手法因素,比如刚回来的鸽子需要给它肠胃恢复的时间再投以食水等等。明白这两个因素,对于营养吃食的投喂起伏控制及训赛张弛的安排至关重要,不知道司空剑对这两因素的定义这样是否表达的准确,大致是说身体的强健和要承担的强度,所以要强身巩固,再增强再巩固。

在治未病的路上明白原理,远比知道怎么用药去治病重要,当然在日常的饲喂中鸽子突然食量非状态性减少,嗉囊食隔夜未消化完,家飞时间减少、缩头懒飞、出笼不积极,喂食时间归巢不积极,站棚顶不归笼,粪便消化不充分,粪便气味氨气重以及鸽棚整体气味加浓,鸽子肌肉突瘦,抓在手里的感觉活力和健康的力道消弱,这些些微的变化能加以识别就算中病治之,也需要历练才可望治未病之治。按此逻辑再回头思索以下种种:单眼伤风、鸽痘、口黄、流涕、涨嗉、拉稀、痛风、歪脖、暴死就不是太难了,唯有一点至关重要:用心关注细节。前篇苦口婆心说鸽痘乃血热,但看今日鸽网推文鸽痘是蚊子叮咬,卖防蚊液的文章却是不少,如果不能准确定义各种鸽病的因,就肯定以及确定不会结出治未病之果,一定会结出各种特效药和各种秘方。

大器无锋,大道从简,真理起初都不在多数人手里,话说世人都知道名医扁鹊,又有几个知道扁鸿扁雁呢?理曰:知鹊者盛,焉知鸿雁甚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