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不懂鸽

2018-07-26 06:28:05.0   (912次)  作者:中信网编辑部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句出自江南才子唐伯虎的名句用在勤恳专一的养鸽人身上也十分恰当。养鸽之路是漫长的、是孤寂的、是快乐的,有数不清的心酸,有记不清的笑和泪,但是对于爱鸽人来说,等待鸽子归巢时的忐忑和鸽子归巢时带来的喜悦和激动,是平凡生活中最大的幸福!
浙江赛鸽名家王水虎先生,不仅仅是企业家,也是个不折不扣的鸽痴。养鸽四十载,养过不下5000羽鸽子,曾经有一羽二十多年的老鸽子,身体比较虚弱,在喂了冬虫夏草以及悉心调理后,渐渐恢复,现在还可以配对,可谓奇迹。
人称鄂南赛鸽一代宗师的“赛鸽大师”张大兴,痴迷养鸽半个世纪,每天的作息都围绕着鸽子转,以养鸽为乐,从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张大兴说:“但凡慕名来我这里求鸽的人,只要是真心爱鸽的,我无偿送鸽给他;凡是有别家的鸽飞到我家笼子里的,我一定想办法把鸽子送还给别人。”
昔有孟母为儿三迁,今有鸽痴为鸽三迁。梁崇金是遂宁有名的养鸽能手,原是布鞋厂的下岗工人,养鸽子已经有近30个年头了。为了养鸽子,先后搬了3次家。最终在征得邻居同意后,他卖掉3楼的住宅,买下了顶层的房屋,并将楼顶打造成了个隔音效果相对较好的鸽舍。
北京职业养鸽人王宝春,十几岁开始养鸽,经他手挑出的鸽王曾赢过千万巨奖。为了养鸽从胡同里搬到郊区,一进鸽棚就忘了别的事。
军人出身的刘进修,一生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唯一的爱好就是养鸽子,一养就是几十年。一家人都在县城居住,鸽子在老家养,每天坚持上午下午两次回老家饲养鸽子,有时候自己晚上就干脆住在老家。
刘哥记了好多有关鸽子的日记,包括每只鸽子回来的报到凭证都一一保存着。
看到这位与鸽共眠的大哥,这句歌词最合适不过了——“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有人可以为鸽子搬家,有人却可以把家变成鸽舍。上面这位鸽友住三室两厅,把其中一个10个平米大的卧室做了鸽舍,为这差点和对象分了手。
鸽友许三金对于赛鸽事业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为了赛鸽,他成了网络通;为了赛鸽,他成了几家赛鸽微信群的群主;为了赛鸽,他成为“北斗鸽药”东北总代理;为了赛鸽,他们全家总动员,老婆孩子齐上阵……
江西九江的鸽痴黎丛保老人,年过半百,为了养好鸽,可谓是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为了方便训练信鸽,黎丛保还专门学了驾照,买了一辆面包车,将后排座椅拆掉只为方便装鸽笼。
宗春景是济南市信鸽协会秘书长,从12岁开始养鸽子。老伴张士英评价宗春景,烟可以不抽、酒可以不喝,但是鸽子必须要养。
郑州的一位80多岁的退休工人名叫陈鸿振,18岁开始喂鸽子。为了攒钱买鸽子,去菜市场捡菜叶吃,省下的钱买鸽子和鸽粮!为了养鸽子,把自家的五楼顶给破了洞,在楼顶喂鸽子,现在还一直坚持喂鸽子!
广东肇庆市人称华哥的70岁老鸽友,祖孙三代均是信鸽爱好者。因为爱鸽如命,一直是自己配保健砂,传承的父辈的配方和自己几十年养鸽的经验不断改良,终于配出优良的保健砂,并在鸽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下开了一间保健砂厂!
唐山南线以“魔鬼赛线”著名,不少公棚改选秋季北线比赛,而唐山坤鹏赛鸽城的负责人张坤却八年(2009-2017)痴心不改,一如既往地挑战魔鬼赛线。
安徽淮北鸽友彭贺春,不幸患肝癌,到了生命最后一刻,还一直不忘他的爱鸽!或许鸽子就是这么神奇,一旦沾上,就再也放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