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鸽界真的有大师吗?

2022-01-14 15:10:16.0   (4091次)  作者:吴建军

一看吓一跳:鸽界何时又冒出了这么多大师?

今日,在手机上翻阅中信网网页时,不禁被众多鸽界新冒出来的言论着实吓了一跳:“没人懂鸽子”和“好赛鸽未必是好鸽子”是鸽界的两大谬论;说不死必归是好鸽子的鸽子想法很幼稚;养鸽子要靠传承,不然就难成大业。看了这些言论,我哑然失笑,这些大师的言论从何而来?有几分可信度?

首先说一说鸽界有没有人懂鸽子?答案是似懂非懂,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真的有人懂鸽子,冠军鸽王都是他家,奖金也都是他家的,谁敢和他玩呀?且不说詹森他老人家算是鸽界懂鸽笫一人,还将断胸骨多次出售而未售,只能留下打比赛,获得6次冠军,因胸骨在一次比赛中撞断后不能再参赛只好留作种鸽之用,一羽断胸骨造就了多少个国内外名家;克拉克大名鸽613的父亲“软骨头”也有詹森断胸骨类似的待遇,克拉克多次将之出售未售,只能当作保姆之用,后来无意中出了窝小鸽子,其中就包括斗士613,用来参赛,屡获冠军,可以说是斗士613这羽旷世名鸽成就了克拉克“荷兰詹森”之威名;胡本年轻艺术家,这羽胡本家族第一传奇名鸽,幼鸽时因相貌丑陋被老胡本多次转让未果,只好留下来打比赛,屡战屡胜。可以说没有年轻艺术家,鸽界就不会有胡本家族的一席之地;荷兰幼鸽之王、著名鸽刊记者夏拉肯阅鸽无数,但去盖比家买鸽时仍有失手之时,盖比将一羽瘦小的母鸽赠送给夏拉肯时,夏拉肯有嫌弃之意不想要,盖比说你嫌它长得丑吗?夏拉肯只好不情愿地接受,带回家作了几窝鸽子仍将其转让给了日本人,结果这羽鸽子的后代无论是自己手中的还是日本人手中的,连获多个冠军,这让夏拉肯心痛不已,用高价赎回,它就是夏拉肯的“丝丝号”。自此之后,夏拉肯逢人便说自己不懂鸽。这样的事例在鸽界名人中屡见不鲜,在我这样的小鸽友手中亦是层出不穷,但仍有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鸽友非要猪鼻子插葱,愣要说自己懂鸽子。那么请问我们都不懂就你懂,那你飞了几个冠军?赢了多少w奖金?

其次说一说好赛鸽未必是好种鸽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这里我只引用山西火箭传奇家族谢晋生老师的一句话:“种赛有别,种鸽是种鸽,赛鸽是赛鸽。好种鸽能做出好赛鸽,好赛鸽未必能成为好种鸽。”谢晋生老师告诉我,他当年一次从陕西某公棚拍了1-15名奖鸽,后来用出来的只有桑杰士916和老红鬼072,此后他曾多次从公棚拍回多羽鸽王及前十奖鸽,时至今日能用出来的可谓凤毛麟角,寥寥无几。为什么会这样呢?据谢晋生老师讲,这就涉及了遗传学和家族性。奖鸽大部分是多次杂多体,在作育后代时会出现性状分离,如果优秀基因在后代中屡呈显性遗传,那么这羽赛鸽就可能也是一羽好的种鸽,如果呈隐性遗传,不好的基因呈显性遗传,那它可能只是一羽好的赛鸽,成为好种鸽概率几乎为零。当然能将优秀基因遗传给子孙后代的赛鸽少之又少,才更显得弥足珍贵,才出现“千金易得,一鸽难求”的局面。好多名家“大腕”不惜重金引进看众的家族,就是看它的遗传,而不是赛绩。所以每遇到遗传好的鸽子,我就采用同父异母、父女、母子近亲配对,尽可能纯合地把它的优秀基因复制下来。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火箭家族的镇棚之宝“四大金刚”和今天的成就。看着谢晋生老师背后的几百个冠军奖杯,我对此是深信不疑。

再次说说赛鸽之不死必归精神。这就不得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说起。任何生物都是从远古进化而来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自然淘汰。众所周知,鸽子最初是从岩鸽、野鸽繁衍进化而来。人类为什么要改良进化它,先用作信鸽送信,后用作赛鸽呢?就因为鸽子有不死必归的本能!大家都听说过诺亚方舟的故事吧?远古时候,上帝为了惩罚诺亚在地球上发了一场洪水。诺亚坐在一个木箱上逃生,为了找到陆地,放出去老鹰、乌鸦都一去不复返,当放出去一只鸽子的时候,鸽子叼着一枝橄榄枝回来了,这才让诺亚找到了陆地得以活命,也才有了人类。还有二战时,一队法军被德军包围,通讯中断,法军只好放出一只鸽子送信求救,后来鸽子成功将求救信送给友军,这支法军才得以获救。这些不都是因为鸽子能不死必归吗?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