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鸽理论别泛滥 “国血”应重新定义

2021-12-07 09:32:42.0   (4472次)  作者:wx966673

客观说说“国血”和“鉴鸽”

最近工作不忙了,偶尔来中信网看看帖子,初衷是学习交流,长长见识。中信网比较高热度的话题莫过于“鸽眼”和“国血”了。本人也曾在相关帖子下留言评论,却意外被一些激进的鸽友恶语相向。说起来确实是意外,我本来无意于跟帖此类争议性文章,落得“蹭热度”的嫌疑。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只要在相关文章的评论中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必然会被一些冲动的鸽友一通乱喷,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今天,我也说说自己对争议性较高的几个话题的浅见。希望认真读完本文的鸽友们手下留情,指出不合适的地方,这也是我后面学习赛鸽知识的宝贵参考。

先说说“鉴鸽”,鸽友们乐于“鉴鸽”我觉得是好事。无论是赛前还是赛后、选育留种、引进新鸽等等方面,“鉴鸽”都是很重要的参考。养鸽子的没有不鉴鸽的,一鸽在手,把玩的过程中,心下对这羽鸽子就有了一定的判断。因为喜欢,所以心驰神往,好的鸽子总是让人痴迷。优秀鸽子的外在特征往往具有共通性,这加深了善于思考总结的人对其“鉴鸽”理念的执着。许多鸽友乐于分享自己的“鉴鸽”理论,这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新手鸽友汲取经验可以少走弯路,老鸽友切磋学习能发现新的思路。但是“鉴鸽”并未发展为成熟的理论,痴迷于鉴鸽非常可怕,赛鸽的成绩是赛飞出来的,没有实战检验的赛鸽理论是空洞的,甚至破绽百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的赛线幅员辽阔,距离有长有短,沿途自然环境差异明显,试问有几位身经百战的赛鸽高手把各地的比赛都试过一遍呢,我觉得这样的人讨论他的“鸽经”才有分量,甚至是字字珠玑。

反观当前许多乐于分享经验的前辈甚至是后生,赛鸽技术未必纯熟,赛鸽经历未必丰富,本该韬光养晦的阶段,却爱蹦出来分享,那么你对自己分享的这些理论负责吗?你的一家之谈尚未经过自我锤炼就放出来了,这很危险,许多新手甚至因此迷失。毕竟,大家没有义务为你试水吧。我们希望获得真知,对于那些对我们帮助很大的理论贡献者报以感激之情,我们崇拜为赛鸽运动一路披荆斩棘的先行者,而不是背后出谋划策的狗头军师。在这里我建议那些热衷于分享经验之谈的“大师”们,如果没有考究的理论请您注意分享的尺度,误人子弟也是罪。总结以上文字我作出一点思考:鉴鸽是好事,而且很必要。分享要考究,理论别泛滥。

接着,我想写一下对于“国血”的认识。对于这类鸽子我很有感情,每每想起军鸽大王陈文广的鸽子穿越二千多公里从罗布泊飞回昆明的事迹,还是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远程鸽的辉煌历史是中国赛鸽一个时代的代表,它们把不死必归的赛鸽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优秀的鸽子堪称“国血”,但是,辉煌的年代已经走远,现在还有多少鸽子的品质能承受起“国血”这个词?我觉得“国血”不能够“世袭”,中国最优秀的一部分鸽子才能配得上这个名词。正如我们的社会是包容的,赛鸽运动在发展,我们这个时代的爱鸽人应当努力培养更优秀的鸽子,这些鸽子要具备挑战全距离,恶劣环境,飞速快的特点,没必要在乎鸽子的来路,只要好鸽子是在中国人手里培育出的,它就是我们双手缔造的“国血”。所以我建议以后优秀的赛鸽个体(老血统优秀赛鸽及父母,全距离比赛成绩斐然并稳定发力的赛鸽家族等)可以称作“国血”,但是,没有成绩的“凤子龙孙”最好把“国血”的帽子摘掉,因为你不去赛,不能判断它是不是黑皮拖拉机。

以上是我对争议话题的一些浅见,说得不对的地方,还望百忙之中看过文章的鸽友们心平气和地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另外,我在此呼吁各位鸽友,各位养鸽子的前辈,你们有丰富的阅历和赛鸽经验,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玩起鸽子来,无关身份,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家互相探讨、互相学习,不一样的观点拿出来分享是非常可贵的,希望冲动的鸽友把自己的观点用文明的中国话写在评论区里,毕竟鸽品其次,人品第一嘛。


文章来源于网络